最近,大网红卢克文争议不断,先是发表了2000欧元月薪在法国的生活状况和月入6000元人民币在成都相当的观点。按照汇率换算,2000欧元差不多是1.5万元人民币股票杠杆收费,若与6000元在成都的生活水平相差不大,那么人民币与欧元的实际购买力是2.5:1,远低于7.5的汇率。
这个话题的热度还未完全消散,卢克文又提出,“正常人很少见到3000月薪一个月的,一般都是5-6000元”。此番言论一出立马炸开了锅,有人支持,有人反对,觉得卢克文脱离实际,有点“何不食肉糜”的感觉。
我向来对卢克文无感,觉得此人发布的不少内容故意迎合网友需求,与某马南、某灿荣类似,但关于中国人每月到底能拿多少工资的问题上对其的态度是部分支持,因为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卢克文的观点有可取之处。
《中国统计年鉴2024》是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并且可以在官方上随时下载,里面涵盖了我国2023年的各项重要数据,包括本文即将援引的就业人口和平均工资数据。下面以这些基础数据为依据分析中国职工月薪的真实面貌。
我国一共有14.1亿人口,不是所有人都工作赚钱的,退休老人、未成年人以及虽然年满18周岁但还在读大学、上研究生的学生等需要从就业人口里剔除。根据《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我国大致有7.4亿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52%。
这7.4亿就业人口里一部分在城镇就业,另一部分在乡村从事务农工作,我们研究职工月薪自然是要把精力放在城镇就业人口身上,其中包括了大量从农村地区来到各线城市打工的农民工。
细分数据显示,城镇就业人员总数为4.7亿,比乡村就业人员足足多出2亿人之多。
为了让工资数据更具代表性,统计局会公布两大类工资数据,是按照职工所在单位的所有制性质划分的,分别是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
如何区分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呢?理论上来说比较复杂,我给大家大致梳理一下,不一定完全精准但和现实情况差不太多。
非私营单位,听上去就是比较好的单位,事实也确实如此,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央国企、外企以及中大型民营企业。注意,一部分民企也是非私营单位,所以大型互联网公司、华为、比亚迪、小米等民企同样属于非私营单位。
私营单位便是剩下的企业,主要是小微民营企业,别看就这么一类,单位数量和提供的岗位数极其庞大。
《统计年鉴》披露我国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数量为1.64亿人,由此可以推算出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数量是3.06亿人,后者是全部城镇就业人口数的三分之二左右,确实占据了大量就业人口。
非私营单位是人们口中的好单位,工资水平较高,月均收入是远超3000元的,用不着做过多分析。卢克文嘴里的大部分人应该局限在“普通人”里,也就是私营单位就业人员,他们是我国的主要劳动力画像,在城里工作的大部分人其实是属于这类的,周围的同事、朋友也是如此,所以更具代表性。
2023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是68340元,这是年薪,月薪便是5695元。
需要说明的是统计局公布的薪资数据为税前口径,也就是没有扣掉五险一金个人缴费部分和个人所得税的。我们关心的,以及卢克文说的是税后到手收入,所以要还得扣掉缴纳社保支出。
大部分地区五险一金的最低个人缴费比例是15.5%,5695元的基数对应883元,所以每月到手4812元(不到5000元,不需要缴个税),比3000元高出60%。
综上所述,卢克文说的和统计局的数据基本能够匹配起来,大部分城镇职工,哪怕是在小微民企这样的私营单位工作,月入超过3000元并不是难事,但他说的动不动就是5、6千元一个月存在一定的夸张之嫌,用4、5千元描述差不多。
当然,卢克文所在的城市是四川成都,当地人均收入虽不及北上广深但在全国范围内属于较高水平,以其体感而言确实比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月均到手收入要多一些。如果是四川其它城市的情况,更接近于4000元左右,平均月薪不至于低于3000元。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股票杠杆收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